陪伴每一株小草  文/主任督導 畢國蓮 

        小草,四歲時爸爸因殺人未遂入獄服刑,九歲時因為長期受到媽媽的身體虐待而被社會局保護安置。小草念小學二年級時就已經換過了三所學校,安置後社工員協助小草安排轉學,但小草因為不適應安置機構,從安置機構跑走了,期間小草曾經被找回來,但過沒幾天又跑掉了。直到某一次,小草終於不跑了,小草也願意去上學,於是社工員重新幫小草找到了一間安置機構,而小草也在那裡渡過了他的青春期,然後離開了機構,背起行囊開始一個人闖蕩社會的人生…。」

        在約納家園,每年總會有三、五個「小草」從家園「畢業」,有些孩子回到本來的家;有些孩子沒有家人或是無法回家,只能自己創造一個家。
         2007年8月,我來到福利會約納家園工作,福利會一直對我有著很特殊的吸引力。因為在我還沒進入福利會時,曾先在社會局工作,那時(2001年)我曾經服務的一個兒保個案,因為種種因素被許多安置機構拒絕安置,後來輾轉被送到關渡中途之家(約納家園的前身)。當然,當時這個十歲出頭的孩子令人頭痛的行為並未減少或是消失,但奇妙的是,他就這樣待在家園長大了。
        六年後,我們在約納相遇,家園的孩子都稱呼我為小畢阿姨,只有他會叫我小畢姊,這孩子就是上頭故事的主角小草。曾經因為他,我在公部門的社工生涯遇到了許多的挫折與無力感,於是重新回到學校念書,當時寫的論文是關於一群被政府安置的孩子,離開機構後自己一個人生活所遇到的困境。
        論文完成後,我最大的感想是:廿多歲的我,還住在家裡,一邊工作一邊念書,生活中沒有太多出人意料的擔心…。但這些廿歲不到的孩子,卻被迫使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得一個人面對現實社會中四面八方的許多壓力和生活考驗。通過這些艱苦考驗的,或許會被人稱道,因為他可以在困難中依然有成就,這也是主流社會中常常會去標榜或是歌頌的,當然,我們的社會也就更樂意去幫助這群孩子;然而,常常在我工作的環境中,無法順利通過生活考驗或是曾經平順但又遇到考驗的孩子卻是佔較多數的…。
        在家園一起打拼的戰友曾說,這些未來要自立的孩子,需要擁有最重要的能力,並不是學歷,也不是能寫得出一份好履歷,而是需要擁有「可以忍受孤獨」的能力。因為離開家園後,少了團體生活中打打鬧鬧的同儕聲,也少了喋喋不休的叔叔阿姨叫人聲,還要獨自去面對工作及生活中的壓力,回到空蕩的租屋處,很多時候,孩子們回來說,那時的空氣冷到想逃離,但無處可去   …。
         有時候,生活中的挑戰太大,讓身心不夠成熟穩定的孩子們不小心犯了錯,有些孩子推縮到角落開始憂鬱自閉的生活,有些孩子失控做了觸犯法律的事情,家園輾轉得知了消息,再次與孩子連繫上,然後,就像家人般再次地陪伴他們,讓凝結的冷空氣,因為關心而開始回溫,也讓這些孩子再重新長出力量,回去處理生命中的破口。
        前年,小草回到家園,告訴我他因為一時生活的壓力及挫折而犯了錯,再過幾個月就要入監服刑,直到要入監的前幾天,我還是不斷地叮嚀著他,擔心他會不會因為害怕進去而不敢一個人去報到?「小畢姊可以陪你去。」那一天他捎來簡訊說:「有點想落跑…」但他知道這不是明智的抉擇,也不想讓關心他的人再次失望,所以,他依約報到了。
        這段日子,我和小草保持通信,說好要去看他,但因為工作忙碌及自己孕期的不適,一直無法找出時間前去,於是託了另一個離院的大孩子買菜前去探視(大孩子得知消息,也主動說想去給小草打氣)。
        前幾天,小草來信說即將通過假釋,這段日子努力讓自己心情平穩,思考未來的路,知道自己出獄後揹著更生人的外衣,重新踏入社會一定有更多的挑戰。但這一次他告訴自己,要更加努力,忘掉過去不再怨天,雖然少了父母的愛,仍有許多朋友及叔叔阿姨的關心支撐著他,他其實不是那麼孤單!
        聖經有兩則故事,一個是有位犯姦淫的婦女,路人見了她都喊打,耶穌說:「你們當中若有人沒犯過錯,就可以拿起石頭砸向她。」另一個故事中耶穌說:「如果有人對你犯了錯,一錯又錯,不是只饒恕他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
        最近我們的社會新聞中,當重大刑案發生時,記者開始挖底,然後發現這些犯案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也曾經被傷害過。每當看到這些新聞事件,我告訴自己的是,這些在家園長大的孩子,在家裡因為受過傷來到約納,我們除了給他們穩定的生活及適切的教導,更重要的是…我們是他們的家人,即使孩子離開家園,我們仍要用像家人般的關係牽住他們,讓他們雖然得靠自己的力量一個人在外生活,但因為有家人的牽絆,可以減少他們犯錯的機率;因為有家人關心,即使真的不小心犯了錯,他知道悔改了,家人還是會接納他,他還是可以有重新開始的生活。
        生活中盼望,就不會絕望,然後,生命的溫度會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