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 手 指

文/東吳大學社工系  買巧柔

回想當初的自己抱著來種菜紓壓的心情進到這個方案,一個不經意的決定卻讓我得到了比我所想要多更多的收穫,與約納家園、與四樓(小學)孩子、與機構裡所有擦肩而過、又或駐足陪伴的大家相遇,因為有你們,我能學著面對自己的困惑與短處。

一直知道自己很不擅長與小孩相處,總是緊張得不知所措,退縮地不敢主動接觸。所幸,充滿著大孩子、小孩子的約納家園就是最好的訓練場。兩年的摸爬滾打,即使有過低潮、有過對自己的質疑,又或因為活動不順而和組員一起唉聲嘆氣,家園的大家最先關注的從不是場面的混亂或成果,而是我們的情緒、感受。總認為機構已經很忙了,我們的存在或許會是機構的累贅,然而在其中感到自己一直被照顧著、關懷著,十分受寵若驚。

自從來到約納實習後,我才慢慢開始對安置機構有更多的了解與學習,不管是從機構來的又或是課堂上的,安置的概念漸漸在腦袋形成輪廓。在其中也理解到台灣目前機構的現狀與困境,可能的議題與無可奈何,然而每次團督中談到孩子時,總能在字裡行間中感受到機構對孩子的關懷,像是藏於母腹下的小雞被呵護與保護著,孩子能夠得到你們的照顧,真的為他們感到高興。

最後一次團督時,討論到道別活動時的狀況,組員提到,擔心我們這樣來來去去的志工是對小孩的一種負擔,我其實也有一樣的擔心,怕自己不僅不一定有帶給他們甚麼正向的影響,還得讓他們面對關係再次結束的失落,但機構的回覆與解答讓我稍稍放下了心中的愧疚感,也可以再次看到機構對孩子的細心(關於與諮商師討論志工來去對孩子的影響等等)。

真的很謝謝機構給我們機會進入這片大家一同生活的家園,總是很開放又耐心地回答我們的疑問、最大限度地給我們空間摸索,兩年的時光匆匆飛逝,卻是我生命中難能可貴的經驗。
第一次與一群孩子如此靠近,我很榮幸,謝謝你們。

 

文/東吳大學社工系  林俞廷

兩年的時間,其實不多也不少,在當初僅僅是因為離家有夠近才選擇的實習,如今成為我最正確的決定。

原本的我將青少年工作擺在首選,因為我覺得我的興趣、想法可能跟青少年比較相近(愛打線上遊戲也愛聊天),感覺更能同理以及瞭解他們的情緒,然而同學季庭卻很興奮地來邀請我跟她一起選綠手指,我一開始雖然確實有對綠手指的內容感到好奇,但光看介紹實在很怕會是個沒有什麼實際學習的方案(因為不清楚是跟誰工作,可能實習內容都在打雜),但是看到季庭這麼熱情地邀約(被需要的感覺很打動人呢),而機構又剛好離我家超級近,種種誘因使我將它填在第一志願,而我也幸運選上了!這就是老天給我的一個機會吧!

106年第一學期,是訓練查資料、找資源的開始,雖然不像真正社工那樣是尋找「人」或「服務」的資源,而是以省錢為中心在尋找便宜或免費的「所需物品」,但是這樣四處奔波、到處詢問、網路查詢的過程讓我有真正參與方案其中的感覺,和以往當志工去幫助機構寫好的方案不同,第一次,我們正在寫一個方案,以我們的期待與想像去寫,那是一個嘗試,也是一段充滿合作與增進感情的時光,我很喜歡。

第二學期,我們將當初選擇好的資源都送進了機構,並且開始親自動手去整理(除草)它、組裝它,然後每個禮拜都來看一次植物的模樣,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們果然是個剛接觸植物以及機構的菜鳥!因為機構和老師的提醒而害怕與孩子對話;因為認為植物脆弱而三不五時的來看它,偶爾辦的大型活動(會跟孩子見面)就是收成並吃掉它。我們開始思考,開始疑惑,這個方案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要做什麼?做這些事情真的有意義嗎?迷路的我們經過了一番的掙扎,我們在這一階段回頭重新檢視了我們的方案,發現自己因為初次進入實習,認知還停留在「被動接受與決定」的觀念下,就像上課就是要好好聽講一樣的感覺。直到我們發現其實方案想要怎樣規劃、什麼目標、做什麼都是我們可以自己想的事情之後,我們對於自己開始有了自信,也很熱絡於每一次不斷不斷地討論,沒有人感到無聊或是拒絕參與,因為我們深深感受到每一次的討論都有滿滿的學習,不只是不同觀點的交流,甚至兩種不同的想法與意見能夠融合!我們開始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107年第一學期,我們幾乎每個禮拜都到機構去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給孩子們玩,也設計了學習單希望讓他們能記錄他們所種植的植物成長樣貌。我們開始慢慢了解孩子們的喜好,也知道孩子們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也觀察到了每個不同的生輔員與孩子們互動的樣子,還有孩子們、生輔員對我們的活動的定義(上課),也有了孩子們、機構人員、老師的回饋,而這些回饋更是讓我們看見我們沒有看見的事情,讓我們漸漸地明白「我們到底做了什麼?」這一件事情,也許這些微小的改變就是這個方案的意義吧?然而,我們不只是與孩子們關係更加緊密,這麼頻繁地出現在機構也多了摩擦,帶給了生輔員一些困擾,也讓孩子們可能沒那麼多時間能夠寫功課或做自己的事情,一些情緒與抱怨讓我們陷入史無前例的低潮,而我卻一股腦的享受這些衝擊與學習,因此與組員們有了衝突。原來不只是機構跟小朋友累了,組員們其實也很疲憊,因為家離機構近而輕鬆通車的我沒有同理到其他人,他們舟車勞頓地往返之外,還有一個接一個的活動和主持壓得喘不過氣,神經緊繃卻又得到負向的回覆真的讓大家都消沉了……。這一次我很開心,很開心自己能夠發現自己的自私,也很開心自己有勇氣去瞭解其他組員的心情,而不是一昧的認為組員們怠惰了、不認真了。這樣的轉化讓我們彼此的感情更加親近,也因此我們更能了解對方,合作起來也更加快樂與輕鬆。

107年第二學期,我們修改了方案,希望將目標放在擺設與美化綠地上面,經過一如往常多次的討論過後終於將方案產出,不再每一週都去機構,也刪掉了無趣的學習單時間,減少了接觸自然也減少了摩擦,與孩子們、機構的關係也不再衝突。但是才剛開始這一學期的活動,我腦中天天都在擔心,真的要結束了嗎?我還有好多事情想試試看!想在這個讓我安心、給我機會的地方試試看!我好捨不得這裡和大家……好捨不得孩子們跟這些花花草草……。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心情就越發強烈,但我始終沒有說出口,也許這樣的矛盾與心情就像我們最後一天時孩子們的表現吧!就好像愛不一定要說出口一樣?真正的心情與想法不是能夠那麼容易的表達出來的!我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不斷的回憶起最一開始實習的模樣,到這一點一滴的改變過程,以及這些學習,我想,那是最美最真,也是最令人開心的回憶吧!感謝很多、學習很多、改變很多,彼此帶給彼此一些生命中的不同,這就是未來我當社工時會感受到的嗎?我很期待。

曾經不確定自己的存在是否對其他人有所幫助,也聯想到或許我們這樣來了又走的關係反而是對孩子們造成傷害,躊躇盲目不安著,但是自己還是孩子時的回憶告訴我不是這樣的,我想得起當初在我被霸凌時牽著我的手的直屬姊姊,也記得我調皮搗蛋不聽大人的話,還記得自己表現不捨的樣子是鬧脾氣。

這個實習,看似漂浮不定又充滿著挫折,好像花費了我們很多時間與精力的樣子,但其實我們正是在一步一步地往前,在不知不覺之中與孩子建立了關係,甚至藉由孩子們及機構的反應而修改我們的活動,這不就是方案真正的目的嗎?不只如此,機構的資源與幫助讓我們的活動更加有趣且豐富,機構的回饋和孩子們的回饋也讓我們的方案越來越吸引人、有所意義:「我要種!」「我幫你啦!」「我要賣十元,才能幫助弱勢的人」「我知道這個,學校有教過」「姊姊這是我買的新鞋子你看」「你有媽媽喔?」「這個是我種的,我都有澆水!」「反正每一個關係都會結束」……。

我很喜歡約納家園,我也喜歡機構的人員,還喜歡孩子們,更喜歡老師還有我的組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