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中看見傷痛與希望

文/家庭服務組社工 陳亮妤

從社工系畢業後來到福利會,成為家庭服務組的社工已經兩年多的時間。身為家服組的社工,在收出養流程中多是評估出養必要性,但我覺得自己更像是陪伴者,陪伴著原生家庭及孩子面對出養,感受他們的感受,陪伴著他們笑、生氣、心痛和流淚。

原生家庭有很多不同的樣貌,他們可能背負著破碎的關係成長、生活孤立無援,他們可能是犯了錯需要入監服刑的人,也可能是在未成年就面臨未婚生子的小媽媽,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讓孩子出養;也有些原生家庭是堅決反對出養,但卻因為很多原因被政府停親而失去照顧孩子的機會。但無論原生家庭是什麼樣貌,我經常在他們身上看見對孩子的不捨和愧疚之情,他們要背負著拋棄孩子罪名,踏上不容易的出養旅程,只為讓孩子在更穩定的環境長大成人,希望孩子健康、能夠過得好。

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未成年的生母,在替孩子找收養家庭的過程中,她多次表達希望可以自己照顧孩子,但現實情況是她連自己的三餐都無法溫飽,她的家人也無法提供協助,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還是下定決心出養。她告訴我出養決定「就像是從身上割下一塊肉」那麼痛,我多次聽著她泣不成聲,也跟著她默默流淚。

在這漫長的收養程序當中,她的生活依然吃緊,但每個月總是會準備好足夠的車錢到機構看看孩子;即使不知道可以怎麼和孩子互動,但還是會努力逗孩子笑;在每一次的會面,都請我錄下她和孩子的身影,試著將與孩子相處的每分每秒紀錄下來;而在最後一次的見面,她替孩子掛上向神明祈求的護身符,擁抱孩子、堅強的和孩子道別。明明是在就學的年紀,她卻要面對如此困難的分離,這一切的一切都好不容易,但為了孩子忍受內心的難受,願意放手祝福孩子,我除了心疼更打從心底的佩服她的勇敢。

而除了生父母的掙扎與難受,我也看見孩子在過程中的不容易,即使是年幼的孩子,還在懵懂的年紀,但在面臨與熟悉的一切道別時,還是出現不安躁動的情緒,和以往樂觀開朗的樣子很不同。我雖然知道這是轉換環境必經的過程,但不禁擔心了起來,擔憂孩子很困難適應、需要花上很多時間,而養父母能否等待孩子,並給予足夠的支持和安全感呢?

直到我收到養父母寄來的照片,那是一張全家福,照片裡頭有養父母、兩個姊姊還有孩子,孩子已經褪去緊張的神情,一家人都笑得好燦爛。我內心瞬間湧上難以形容的感動,心裡頭暖了起來,心中的擔心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也開始相信孩子在養父母的陪伴下,可以過得越來越好,生活會逐漸步入軌道,也忍不住期待收到追蹤報告的那天,可以看見孩子變得更好的樣子。

收出養是一趟漫長的旅程,當中蘊藏著傷痛卻也存有希望,在我心中無論是生父母或是孩子都是最勇敢的人,或許這些父母在大眾眼裡是不夠好的父母親,但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他們盡力的在能力範圍內做出最負責和勇敢的決定,選擇出養的背後其實是滿滿的愛和祝福;而經歷出養的孩子,或許自幼就要面臨分離,但卻也帶著深厚的祝福和養父母的愛展開新生活。我由衷的希望在經歷這些不容易後,所有人都能往幸福的路上邁進,也希望這份集結起來的愛,足以支撐生父母、孩子及養父母,讓他們有力量克服人生的各種挑戰。

第1頁       第2頁       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