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充滿愛與祝福的落腳處

文╱約納兒少組組長 王海玲

來福利會媽媽之家工作前的我,對安置工作是相當陌生的,當時的我正處於育兒階段也開始習慣擔任媽媽的角色,評估一番後覺得自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就帶著有點忐忑的心情踏入這個領域了。來到福利會上班時覺得很新奇,辦公室三不五時會飄來食物的香味,偶爾有可愛的小小孩到辦公室串門子,放學時間一到就會聽到大男孩們的喧鬧聲,跟以前上班的工作環境相差甚大,有種在大家庭裡上班的感覺。

來到福利會後開始接觸非預期懷孕女性,她們都面臨了無處安頓的窘境,雖然大家的故事和背景都不一樣,然而聯絡福利會時一樣的惶惶不安,還好福利會可以理解和接納她們,這裡提供安心的居住環境還有經驗豐富的生輔阿姨照顧她們。社工員的角色就是陪伴她們探索生命經驗,理解她們的需求,進而規劃新生兒的照顧計畫與生活重建計畫。

陪伴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她們對寶寶有滿滿的愛和期待,無奈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待解決的難題等著去克服,即使她們都知道懷孕和坐月子期間哭泣會傷眼睛還是經常流露出憂愁的神態,深夜時經常落淚(生輔阿姨早上常發現她們的眼睛哭得腫腫的)。

懷孕本應該是喜事,可是在媽媽之家的女性們的孕期卻時常是憂慮多於喜悅,因為她們產後除了要重建生活外,也必須面臨一個不能逃避且艱難的抉擇:要仰賴一己之力扶養孩子? 還是幫孩子找一個家?決定留養孩子的媽媽常常質疑當初讓孩子跟著她吃苦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機會?而決定出養孩子的媽媽則一生都掛念著孩子。

17歲的女孩問:「姊姊,為什麼我不能留下小孩?」
18歲的女孩說:「養小孩很辛苦但我不會放棄。」
20多歲出養孩子的媽媽:「我常常會夢到騎車載著他去兜風,每次哭著醒來,哭到天亮。」

不論做了哪個抉擇的媽媽總是會不斷地問:「當初的決定到底對還是不對?」,這是很難回答的難題,我只能協助她們整理不同決定各自需要考量的現實問題,最終還是要她們自己做出抉擇。

有很多人因為不瞭解收出養議題而誤解這些女性出養孩子的決定是輕率的,實際上她們都經歷了很艱難的抉擇期,有人不放棄留養的機會而不斷的諮詢不同的意見,有人扶養孩子一段時間後終究撐不下去了,最終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才能下定決心做決定。

來到媽媽之家的女性多數都有心酸與曲折的經歷,難以言盡的苦衷很難得到外界友善的眼光,起碼她們來到福利會待產時可以獲得短暫的歇息時光,也會得到滿滿的滋養和祝福,讓她們在離園時帶著能量面對外界的挑戰。

女孩在產房宮縮指數破百疼痛難耐時,生輔阿姨用網球按摩她的背部舒緩痛感。
生輔阿姨教女孩在孩子滿月時做紅蛋,女孩抱著孩子帶著紅蛋到辦公室和大家分享滿月的喜悅。
17歲女孩在家總是被說憨慢,她靜靜的帶著15歲的女孩複習國二功課。
中度智能不足的女孩在家裡被限制不准靠近廚房,生輔阿姨教她做蔥油餅,其他女孩教她做豆腐球,她想回家和媽媽分享。

這些媽媽之家溫馨的點點滴滴不勝枚舉,今年年初媽媽之家決定暫停服務一段時間,即使我現在完全投身於兒少安置工作中,仍然期盼那個滋養很多女性的媽媽之家得以重新開張,讓處境艱難的待產女性有一個安心的落腳處。

第1頁       第3頁       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