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雕琢的工作

文/國際收養組英文專員 白淳瑜

 

曾經聽雁琪執行長分享過,她覺得她是被福利會所收養的。加入福利會一年九個月至今,我也隱隱有這樣的感受。辭掉上一份工作時,心中想的是希望能找到一份助人的工作,但是完全沒有明確的規劃與方向,可說是在疫情期間誤打誤撞進入福利會的。我以前從未曾仔細思考收出養這個議題,加入這個大家庭之後,才開始逐漸了解這個在社工界之外,鮮為人所重視卻又無比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所影響的是許多孩子的一生。

我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翻譯,將孩子們的各項資料譯成英文,協助那些殷殷期盼收養孩子的養父母們更認識孩子。雖然從外在看起來是日復一日相同的工作,但內在的我卻清楚自己正透過文字觀看著每個孩子過往的人生經歷與現在的成長過程,真實感受到各種人生與現實無奈的同時,也隱隱包含著對他們有不同未來的想像與盼望:期待每個孩子都能順利找到合適的永遠的家,與愛他們的家人在一起,開啟嶄新的生活,穩定且快樂地成長茁壯。

我的另一項工作重點是整理從福利會出養的孩子們的收養後追蹤報告。我們會收到養父母在聖誕節捎來給孩子的原生家庭或寄養家庭的卡片問候,也會收到透過國外收養機構轉交的報告、相本、影片、圖畫、隨身碟/光碟片等等,讓所有關心孩子的原生家庭、寄養家庭、機構照顧者和社工們得以了解孩子的近況。每一次的「開箱」都是驚喜;每一份收養後追蹤報告,乘載的都是收養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對原生家庭的分享,以及對福利會的溫暖問候。透過報告,我與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讀報告時,會為孩子們在收養家庭中受到了妥適照顧而欣喜;看到照片上孩子的笑容時,也會跟著不自覺地露出姨母笑。收到報告的社工們偶爾會感嘆時光飛逝,孩子又成長好多,順便回憶一下當年孩子出養時的景況。知道孩子一切都好,就是對每個社工的努力付出最棒的無形回報。

收養後的生活當然絕對不是只有彩虹跟棒棒糖,教養孩子的過程無疑是充滿各種挑戰的。最讓我感動的是養父母對孩子那一份跨越疆界、種族及血緣關係的承諾、付出與不離不棄。為了盡快接孩子回家,養父母們願意犧牲許多天假期,在台灣防疫規定最嚴格的期間來台,熬過14天關在飯店裡的苦悶隔離加上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直到第22天才能與孩子見面。將孩子接回家後,就是一連串的轉銜適應的陣痛期。收養後報告中也會讀到養父母坦白告知孩子於成長過程中在發展、情緒、行為上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他們如何應對並陪伴孩子尋求專業協助。當孩子思念遠在家鄉的原生家庭、寄養家庭及照顧者時,養父母也會與我們聯絡,幫助孩子維繫與台灣的連結;反之亦然。而我有幸扮演一個小小的橋樑角色,透過合作的機構為雙方傳遞愛的訊息。

來福利會真正接觸到收出養之後,我才明白,在這裡,收出養服務的核心理念與本意是在為每一個孩子找到一個永遠的家,而不是為想要收養的父母找孩子;孩子與其需求永遠排在收出養服務的第一順位。以往我總覺得「無私的愛、無條件的愛」是很形而上、虛無縹緲的理想概念,但是,從福利會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信念、從生父母願意做出放手的決定、從養父母視孩子如同自己親生的百分之百的接納,我看到了很具體的愛的樣貌。是眾志成城的愛,將本質為失落的收出養轉化為為孩子真心付出的力量。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願他們都有一個可以安放身心靈的家。而我則感謝福利會願意包容接納不同的靈魂,「收養」了我這個收出養領域的門外漢,讓我有幸見證天使們尋家、歸家的歷程,並在其中貢獻一份小小的力量。

第1 頁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