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的天使】嬰幼兒組的小傑
文╱安置主任督導 畢國蓮
去年得知7歲時從家園轉到嘉義身障機構的小傑(患有小腦萎縮症),因為身體的狀況進出醫院,也開始在討論緩和醫療。因著前同事的邀約,我們在小傑18歲生日的當天一起南下去看他,那天也有機會跟嘉義機構的社工多做瞭解,於是我回到家園向收出養組的同事請教如何幫小傑“尋根”,當然,就像有些出養到國外的孩子回來尋根,不見得每個孩子都可以如願跟原生家庭連結上,小傑也是,但嘉義機構的照顧者說小傑有個心願,透過老師的協助寫出一份名為「完成我的夢想」的計劃書,緣起是這麼寫:「自從102年我7歲的時候就來到這裡,離開約納家園很久了,我很想念他們,想找時間去看看。」接著他也寫了三個目標:「第一個是要帶禮物回去約納家園探望照顧我的老師們和修女;第二個是想聽聽以前我小時候的故事;第三個是希望有機會到家園附近的地方吃東西跟玩。」
於是,這段時間我們來來回回地討論,終於敲定114年8月12日是小傑回娘家的大日子。事前我們發起邀請信給曾經照顧小傑的工作人員(包含現職與離職的同事),也歡迎大家當天可以帶著跟小傑的生活趣事回來一起分享。當天我們才知道,原來嘉義機構的老師們是開著小傑口中的大車,載著他的“賓士”(他的高級輪椅)從嘉義北上。中午,由每年都會去嘉義探望小傑的兩位前同事帶著大家一起去深坑有名的餐廳用餐,接著回到家園,小傑就一直唸著要去地下室看小時候載他上學的娃娃車,沒有看到車子他很失望,口中不斷唸著我們跟他的解釋:「車子老了、賣掉了...」接著繼續開著他的賓士走訪二樓辦公室,受到許多社工阿姨、叔叔們的熱情招呼,也來到他小時候常來報到的麗虹阿姨座位(還有小時候的照片為證)。經過一樓時,看到兒少的孩子們在上課,小傑一直喊:「哥哥、哥哥...」阿姨們則是努力解釋:「現在小傑才是哥哥喔!」我想,回到約納的小傑應該瞬間覺得自己才三歲吧!
小傑看著我們為他準備小時候最愛的三輪車,他說:「不是這個小的、是大的。」阿姨們跟著解釋:「是你小小的時候覺得車子是大大的,現在你長大了,才覺得車子太小。」看到小時候睡的床,他也覺得太小了。
當以前照顧過小傑的阿姨們陸續進到歡迎會,小傑開啟了認親大會,他說:「這個阿姨是下午來上班、那個阿姨有來看我。」他還說以前有阿姨兇兇,但他看到每個進來的阿姨,都說不兇!我們也為小傑準備了小時候的照片以及一小段影片,他看到以前跟他最要好的孩子照片時,大聲說出:「這是久久!久久在哪裡?」阿姨說:「久久在某個國家,跟他現在的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
上帝真是偉大的創造者,也許在創造小傑時,關閉了他身體中的一扇窗戶,卻也開啟了另一道門,雖然行走不便,但他的記憶力是如此清晰、他的觀察力是如此細微,他說出來的話語都讓阿姨們驚訝連連。

時隔12年,小傑是我來家園工作後第一位從嬰幼兒組回娘家的孩子(不是因為出養回來尋根的,因為多數嬰幼兒組的孩子們會出養到國內或國外的家庭,但有一些孩子可能因為某些因素無法順利出養,而需要轉銜到身心障礙的安置機構,才能得到更專業的照顧),或許正因為我們知道生命的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日子中,有一群人願意一起攜手接力照顧、也有人默默扮演著維繫的角色,如同8月12日這一天外面的太陽好大、天氣好熱,而我們這一群人心中也是被滿滿的熱情與愛燃燒著!2025這一年走到現在,我更加深信福利會近年一直從事的「多一哩路」計畫是很有意義的,因著這一哩路,我看到這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