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位置:文宣出版 > 露萌季刊

露萌季刊

《露萌》220期-2024年9月

愛之旅

文/約納家園副主任 尹銘惠

2024年6月…澄馨媽媽支持團體進行了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從孩子哇哇落地、到站立、到講話、到上學…這一路上千變萬化,總是考驗著我們大人,是否有跟上他們的腳步、有在他們的身邊注視他/她、是否有和他們一同哭、一同笑、一同生氣及一同無奈…

不論我們現在是在哪一個階段及位置,男孩終究長大了,而「性」的教導與引導是我們共同需要再次被「看到」與被「瞭解」的主題,因此我們邀請周雅淳老師與我們談談性教育這一回事。

來聊聊男孩長大的話題
「來聊聊…」是一個很輕鬆自在的感覺,雅淳老師的這堂『來聊聊男孩長大的話題』真的讓人輕鬆又自在,一開始雅淳老師向媽媽們瞭解大家的疑問及想法時,大家的回應是:「老師…我是沒有什麼問題啦,孩子就這樣…」、「我都有用繪本引導他,他都知道…。」

雅淳老師都一一接收了…然後大家就來了一場天馬行空的對話,我慢慢感覺到媽媽們聽著聽著就有感而發的詢問:「那是什麼?」、「這樣會這樣?」、「那該怎麼辦?」,再說著說著就又聽到了:「ㄟ~」、「啊!」、「什麼?」、「我現在才知道...」、「怎麼跟我以前學的不一樣...」、「原來是這樣...」。

這讓我的腦袋浮出:「『嗯...』應該是表示大家在思考、專心的聆聽;『啊!』代表『原來是這樣啊、解惑了…』這就是嗯、啊的畫面-沖繩的風獅爺!」(註解:沖繩的風獅爺在沖繩方言中被稱為「シーサー」(Shi-Sa),多半被建在門口、屋頂或是村落的高台上,將那些會帶來災害的惡靈給去除,有著守護房屋、人民、村莊的涵義所在,不難在觀光名勝地或是一般住家門口見到祂們的身影。)

在這場有主題框架卻沒有設限內容的對談中,我們以天馬行空的模式進行著對話,媽媽們也在過程中學習到現階段所需要的知識內容,例如:

孩子的認知發展會影響到性知識學習的能力;而語言發展會帶領孩子表達自身的感覺。如果孩子有表達不容易或不清楚的狀況,肢體衝突或衝動就會是最直接反應自我感受的首選,這時就會造成被誤解,更進而衝擊自我內在認同感,也許會有自卑、沒自信及人際互動的問題。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聽到性議題相關的內容,例如,親親、抱抱等,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像是:
★小學2年級前的孩子也許會說:「唉喲~好噁心噢!」

★2年級到4年級的孩子內心可能會覺得:「好想、好想、好想討論...。」 (這個年齡層孩子有興趣的程度應該是像這本繪本內的小老鼠一樣,好想好想好想吃…噢!)
★4年級以後則是會對這個話題非常有興趣。

大人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比起不要讓孩子做什麼,更應著重和孩子討論什麼,我們要清楚知道,一直處於防範的階段…是防不了的…。最重要的是尊重彼此,每個人都有身體的泡泡(指的是身體界限),不應該隨意觸碰他人的身體,也不讓他人隨意觸碰自己的身體,尊重彼此想法及意願…等等。
以上為摘要性內容,當然,在團體過程中,我們也談談自己與孩子之間的「界限」在哪裡?以及大家近期面臨與性有關的難題與處理的面向。真的很不簡單,「長大」這兩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寫起來也很簡單,但面對的事情及問題既不簡單又奧妙!

沒有管教的管教

上完【來聊聊…】後,我的腦海裡出現了「沒有管教的管教」…這…這…這跟「性」有什麼關係啊!?但我認為…有關係啊,就是「長大」啊!

「長大」代表了很多、很多的關係破壞、修補和連結;「長大」的樣貌很多元,有「權力下的長大」、「限制下的長大」、「放牛吃草的長大」,也有「鏡子般投射的長大」…實在是太多了,那麼,我們是怎麼長大的?而我們現在和孩子之間又處在哪一層關係內?哇!真得太複雜了,一時也說不清…,但有「愛」自然會有適合的出路,即使走錯路了、迷路了或迷茫了,孩子總會引領我們調整自我和雙方連結的頻道。

我近期在瞭解一部卡通影片《火影忍者》(日語:NARUTO -ナルト-),通常簡稱為「火影」,這是日本漫畫家岸本齊史創作的少年漫畫,講述忍者世界裡圍繞著身為對手的漩渦鳴人與宇智波佐助兩人,與其他角色的經歷。我本來是抱持一種看卡通的心情在看,看著、看著…有時內心會有感觸及掉淚。這個故事主要是講述漩渦鳴人的父母是九尾狐,鳴人的父母傷害了很多的忍者,也讓很多的忍者小孩沒有了爸爸或媽媽,忍者村的忍者合力將九尾孤封印,卻留下剛出生的漩渦鳴人,鳴人就在忍者村中經歷著他人對自己厭惡、害怕、欺負…等不同情緒的狀態下成長,並接受忍者的訓練,這很考驗大家彼此在經歷傷痛後的未來會選擇什麼?是「愛」還是「恨」?而孩子在此環境下長大,會產生「不確定」及「極度想要獲得認同感」這樣的成長經驗和傷痛。鳴人、他的夥伴和老師在不斷的經歷中進行修補,到最後選擇了「愛」,願意彼此信任及支持。

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或他人,每個人都會從小孩成長為大人,在不同的家庭環境與小社會到大社會中成長,長大後可能會在選擇下組成家庭因而有了孩子,或是選擇與孩子相處的工作內容,而我們常常面臨處理管教上的兩難,到底要把同理、感受放在優先呢?還是將理性的規範和教條放在優先?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那還問!?)我們每個人都在經歷之中進行成長及修改,若修改不來,那就想想「愛」從何而來。愛既有形又無形,而在管教中沒有設限,用「愛」來規範及建立原則,兩難自然之間就有解,也就不會困擾自己。而感覺及感受需要受到彼此的尊重,並不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們皆需要衡量及關注他人的內在安全感,在這前提之下,我們就做「好好愛孩子」的事情就可以了,毋須自我綑綁與受限,因為在「愛裡」沒有什麼不可以談的。

 

第 2 頁

回目錄